東方基金董事長崔偉:基金業使命發生巨大變化
時間:2012-10-08 作者:【趙學毅 隋文靖】 來源:【證券日報】
2012年的資本市場,格外脆弱,上證指數前9個月累計下跌5.15%。
在此背景下,東方基金也在增添新“成員”,除東方強化收益債基剛剛結束募集外,東方央視財經50指數增強型基金也得到證監會受理。
東方基金為何選擇此時連發新產品?基金第一要務是做規模還是做業績?在變革的前夜,基金公司又何去何從?
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近日專訪了東方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崔偉。作為擁有監管部門、央行等領域工作背景的基金公司專職董事長,崔偉無疑擔負了更多。“管制越放松市場化程度也就越高,競爭也就越激烈。基金公司應從制度、產品、人才、包括市場銷售等都要立足于自身,做好準備,向財富管理機構轉型。”崔偉談到,“我們力爭繼續保持基金業績居同類前半營的優勢,努力為投資者實現正收益。”
投資者對基金信任程度下降
基金行業處在改革前夜
記者:我國公募基金數量十年增長23倍,資產管理規模增加37倍,甚至用9年時間走完了美國基金業發展的70年路程。您如何看待基金業的這種高速發展?基金發展中還存在哪些不足?
崔偉:基金行業早期發展有政策保護的一面,也有政府扶持的一面,再加上市場的波動,趕上了股改后的牛市,基金行業很快就有了跨躍性的發展。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下了一些問題。
客觀來說,在中國整個宏觀經濟還沒有充分市場化的階段,基金業脫離政策扶持直接暴露在市場競爭下承受經營壓力,市場化銷售行為受渠道制約,除主流銀行渠道外,其他類型渠道沒有一定時間積累,打破不了目前的格局。這個生態關系的直接結果,導致基金公司的成本增加,基金行業在整個生產鏈條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主觀來講,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對排名,而非絕對收益。但隨著市場的變化,近年來不少投資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這也直接導致投資者對基金行業的信任程度下降,對基金產品不看好,使得基金銷售比較艱難。在產品方面,各家公司旗下產品同質化嚴重,大多僅是在基金的名字上做一些文章,沒有真正讓投資者接受。
記者:東方基金公司官網“董事長致辭”一文,提到“基金業已處于變革的前夜,行業的新一輪競爭即將開始。”其中所說的變革是指哪些方面?新一輪競爭又是什么?基金公司要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需要準備哪里工作?
崔偉:1998年,基金為穩定市場而生,在經歷一段時期的發展后,逐漸成為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郭樹清主席提出,基金要做投資者的財富管理機構,這使基金業使命發生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目前將基金定位為給投資者理財、賺錢的財富管理機構,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改革,也正是我所說的“改革前夜”所指。
從基金行業建立之初,監管就非常嚴格,而目前,我們更多說的是放松管制,證監會應在行政審批方面更放松一些,但這往往是監管部門最難改革的部分,基金行業面臨這樣的變革。目前來看,從《基金公司管理辦法》,到《基金法》修訂草案中都提出了放松管制的要求,鼓勵創新。這也給基金公司帶來新的挑戰,因為管制越放松,市場化程度也就越高,競爭也就越激烈。
在變革前夜來臨之際,我認為,基金公司應從制度、產品、人才、包括市場銷售等方面都要立足于自身,做好準備,向財富管理機構轉型。
記者:最近幾年,基金業人才流失嚴重,有人說股權激烈制度不完善,也有人說公募基金監管太過嚴格,還有人說是基金經理難以承受排名壓力之重。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崔偉:人才流動是正?,F象,越市場化的行業人才流動就越頻繁。不過現在基金行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人才流動自然地把價格抬高了,所以還是需要依靠市場來進一步調節。
基金行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基金經理不是只需要通過考試就可以上崗的,還需要多年的工作經驗積累。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是不一樣的,能夠一直戰勝市場的畢竟還是少數,這樣一來,人才就顯得稀缺了。
有一部分投資者確實是沖著基金經理的個人名氣而來的,每當基金經理進行調整,基金份額肯定會出現一些變化。但我認為,理性地投資還應看主流,主要還是要看公司整體的投資風格和業績的穩定性。
基金經理認可
業績到前1/2才有獎勵
記者:控股股東東北證券半年報顯示,東方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8.8%。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在哪里?面對成本高企,您認為應做哪些變革?
崔偉:公司上半年利潤下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基金公司的收入比較單一,只能單純依靠管理費。因此,基金公司的收入取決于規模,規模上不去的話,收入必然也就上不去。而在發行新基金來增加規模的過程中,尾隨傭金和發行費用都是不小的支出,發行規模小了,甚至還要賠本。
第二,公司要發展、變革、轉型、上系統、招聘人才、改善辦公條件等等,都需要適當的投入,在收入沒有大幅度增長的前提下,投入后就不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目前基金的銷售渠道很多,但短期來看主要還需要依靠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一些股份制銀行和一些中小銀行。目前,東方基金在電子商務和第三方銷售方面也均已簽訂不少的代銷合作協議,主要還是考慮要先搶占市場,做長期的戰略布局,但完全依靠第三方銷售機構還是不行的,目前來看,還得需要依靠銀行渠道,并且這種現狀是短期無法改變的。
記者:去年東方基金業績整體表現亮眼,今年同樣在4只主動管理偏股型基金中有3只躋身前半營。之所以整體投資能力位居基金行業前列,您如何評價貴公司的投研團隊?請介紹一下貴公司的考核機制,在調動員工積極性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崔偉:東方基金擁有一個比較穩定且投資能力較強的投研團隊,團隊中有30多名成員。近幾年,公司從基金經理到研究員的構建還是相對穩定的,留職率達到85%以上,核心骨干人員都具有10年以上的從業經驗,而且團隊的氛圍很好,大家在一起,從專業上和文化生活方面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形成共同的投資理念,促進公司的投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我們有一句話,叫做“投資理念統一化、投資風格多元化。”統一化指的是,都堅持價值投資,以平穩地做好自己的業績為主,但對基金經理還是鼓勵他們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在員工激勵方面,我們堅持做到業績的前1/2,如果實際業績到達標準,那么公司按照年初的約定,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業績排名更靠前,那么相應的獎勵也會增加。但如果業績落在后半營,那獎勵也自然就沒有了,公司這種獎勵制度也獲得基金經理們的認可。
“產品發行規模拒絕水分
實現真實銷售”
記者:央視財經50指數自6月6日正式掛牌后走勢平穩,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對此表現,您認為該指數是否體現了績優藍籌指數的特性?請您描述一下央視50指數的產品化前景。貴公司的“央視財經50指數增強型”基金已于7月26日證監會受理,對這只新產品,您認為其優勢在哪里?
崔偉:公司發行央視財經50指數型基金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公司完善產品線的需要,其次也是一種巧合。因為公司缺少這一類型的產品,所以指數型基金遲早是公司要推出的,深圳信息公司正好推出了央視財經50這個指數,我們研究后覺得這個指數還是不錯的,選取的樣本有5項特征,分別是創新、成長、回報、治理和社會責任。在請教財經院校的專家學者進行模擬后,最終得到的效果也是不錯的,所以最終我們選擇了央視財經50作為公司旗下首只指數基金跟蹤的指數。
記者:東方強化收益債基于9月3日正式發行,彌補了一級債基不能打新股的弊端,是一款難得的攻守兼備債基產品。對這只新產品,您寄予什么厚望?相對優勢在哪里?貴公司在未來的產品開發方面有哪些規劃?
崔偉:這只產品目前還正在發行中,最終的募集結果還不確定,但對于產品的發行我個人希望做真實銷售?;鹨幠2辉诖笮。P鍵是基金成立以后要好好做,做出品牌來。
東方強化收益債基80%以上投資于債券,20%投資于股票,既滿足投資者固定收益的要求,又發揮公司的主動投資的優勢,所以產品取名為強化債券型基金。這只產品的研發也符合當前監管部門鼓勵基金公司多為投資者提供固定收益、穩定回報的產品的要求。
郭主席曾明確提到向財富管理機構的轉型問題,尤其是基金管理公司,既要為投資者提供能夠跑贏通貨膨脹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同時,也要對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提供高風險投資產品。所以目前各基金公司比較重視的就是產品的開發、研制和創新,這方面我們也在不斷的努力中,要以豐富的產品形式滿足不同的市場需要,以持續的優秀業績回報投資者的信任。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