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基金固收團隊:2021年需關注信用收縮風險,貨幣政策或進一步收斂
時間:2021-02-19
臨近春節前,企業接連爆發信用風險事件,這或預示了繼2020年信用市場風險頻發后,2021年的信用市場依然不平靜。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截至2月7日,共有10只債券違約,涉及總金額81.69億元,已發生債項評級下調、未按時兌付本息等信用債券違約事件50起,遠超2020年同期的3起違約事件。
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債券違約事件頻發,信用風險不斷,疊加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將讓債券市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從社融數據看信用擴張的拐點已現,2021年尤其需要關注信用收縮的風險。”東方基金固定收益部就債券市場表現研究分析道。
尤其關注信用收縮風險
今年1月最后一周,央行因“月末財政支出大幅增加”連續凈回籠到期逆回購資金,周內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就達4705億,導致1月末銀行間資金利率飆升至數年來高位。
對于央行持續回收流動性,東方基金指出,可能存在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房地產調控措施的一部分;二是年初信貸需求旺盛,需要抑制宏觀杠桿率的快速上升;三是貨幣政策為股市“泡沫”降溫。
實際上,臨近春節仍進行大額凈回籠較為少見,已超出市場預期,從而引發市場關于資金面持續收緊的擔憂,股債商均出現下跌。
此外,2月第一周合計有41只利率債累計發行,總發行規模3186.39億元,到期932.30億元,凈融資額2254.09億元。其中,22只為國債及政策性金融債,總發行規模1600億元。
在東方基金固收研究團隊看來,可以從兩大技術視角解釋近期的資金緊張,其一為財政資金投放錯位,其二為結匯派生存款并消耗超儲,以及南下資金增多。
東方基金固收部研究團隊認為,由于當前央行貨幣政策的重心仍在平衡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關系上,我國經濟恢復形勢良好,前期信用事件、銀行結構性存款壓降等任務也基本告一段落,央行可能到了適時退出流動性支持,將工作重心再度轉向宏觀穩杠桿的時期。
“今年春節前央行應對資金面上可能會維持緊平衡?!睎|方基金進一步指出。
總體而言,東方基金認為,今年宏觀環境“經濟修復,政策退出”的基本特征已經基本成為市場共識。
“首先,基本面延續漸進修復特征,國內外經濟仍存在漸次修復、小共振可能。其次,CPI、PPI等反映的通脹壓力不大。再者,穩宏觀杠桿率成重心,防風險壓力加大,但今年名義GDP增速預計較快,有助于階段性穩定宏觀杠桿率。最后,融資條件弱化,緊信用背景下提防債務風險暴露。從社融數據看信用擴張的拐點已現,2021年尤其需要關注信用收縮的風險?!睎|方基金固收部研究團隊分析稱。
資金面表現仍為關鍵
在央行持續的“動作”導致銀行間資金利率持續走高的背景下,央行投放不及預期致資金面極度緊張,同時波及信用債市場。
根據東方基金團隊研究,信用債收益率整體上行,短端出現了十分顯著的調整。
從中短期票據中債估值收益率曲線來看,AAA評級3年期、5年期分別上行13BP、12BP,AA+評級分別上行9BP、1BP,AA評級分別上行8BP、6BP。短端收益率大幅上行,1Y上行20-30BP,6M上行35-50BP,3M上行50-60BP。
城投債收益率同樣整體上行,中低等級表現弱于產業。
與此同時,由于信用債收益率整體上行,但調整幅度不及利率,信用利差有所收窄,等級利差、期限利差均出現壓縮,短端壓縮幅度較大。城投債的三大利差同樣以壓縮為主。
對此,東方基金指出,央行超預期的貨幣政策操作導致了近期的調整,2月開始資金面的表現仍然是關鍵。
“1月29日央行初現維穩的意圖,自2月開始凈投放,資金的波動性有所收斂,后期收益率可能在調整之后偏區間震蕩。政策‘不急轉彎’背景下,前期低點和高點被突破都存在難度,如果通脹持續上行,則貨幣政策可能進一步收斂,操作上需要轉為防守。”東方基金表示。
其進一步指出,“對于信用債,目前高評級主要受資金面因素影響,交易情緒占主導,中低等級市場情緒雖有所緩和,但資質較差主體融資仍然未見明顯改善,對信用風險仍需關注?!?/span>
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